在互联网+的风潮下,中国的教育O2O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诸如疯狂老师、轻轻家教、老师来了、致优教育等教育O2O平台开始拔地而起,然而整个教育O2O行业却出现了很多问题,甚至O2O都有些被滥用了。
一、以次充好现象严重,东郭先生比比皆是
教育O2O平台的出现,为很多学校的在职老师以及一些兼职老师都提供了一份自由的额外收入,也得了很多老师的支持与拥戴,但同时也涌现出了很多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教育O2O平台没有一套针对老师的审核标准和监督体系,无法真实衡量该老师的教学水平,这就难免导致了平台上出现老师以次充好的现象,仅仅依靠一个网上评论难以判定一个老师的优良。
与此同时,平台对于老师的教学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也就不能鞭策老师们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对于平台而言,尽管优秀的老师资源缺乏,但如果都是一些以次充好的老师充杂于平台当中,哪怕平台实力再雄厚,最终也会自己砸掉自己的招牌。
二、烧钱补贴早已成为过去式,教育O2O们仍然顶礼膜拜
说到教育O2O,依靠烧钱补贴给老师恐怕是这些平台最为惯用的招数了。在国内的教育市场,优秀的老师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资源,于是以疯狂老师等为代表的教育O2O平台开始推出各种补助来补贴优秀的老师,比如他们推出“名师成长营”、“行走全球计划”等,意在通过各种不同高额的补贴方式来吸引老师,然而一旦当平台不能盈利变现的时候,最终这种补贴就无法继续,优秀的老师们也就会一个一个逃离平台。
不过疯狂老师对于这种烧钱补贴的方式似乎非常痴迷,据业内人士透露说,疯狂老师即将启动他们的C轮计划,计划融资5-7亿元,想继续用烧钱补贴的方式来扩大自己的领地,当然目前并没有得到可靠消息,毕竟投资人都聪明,他们更多看中的是收益,而非一味烧钱。烧钱模式实际上非常危险,这种模式下培养的老师粘性度都不高,他们往往都是补贴在哪里,他们就去哪里,一旦烧钱不可持续,老师就会大规模逃离,学生自然也就会跟着优秀的老师跑。
三、刷单现象浪潮节节高,有些平台似乎乐此不疲
在一些教育O2O平台中,很多老师为了造成自己的课时火爆假象,不惜请人付款假扮学生,然后给予好评,以此来吸引学生。这种行为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判断,以至于很多学生最终都没能报上真正教学水平优秀的老师。
然而让很多人都感到意外的是,有些教育O2O们不但默许老师们自己刷单,他们当中有些甚至还自己帮着老师一起刷单。对于这些平台来说,他们需要平台上的老师拥有非常完美的评价和成交数据,造成一种繁荣的假象,这样就能提高平台上学生的下单率,同时也更能得到投资方的信任,帮助自己融到更多的资金。然而这种刷单现象对于整个教育培训行业来说却是百害而无一利。
四、教育O2O们并未真正创造新的教育价值
我们从很多教育O2O平台都可以看出,他们并没有通过互联网的新技术手段来为教育创造新的价值,仍然只是和过去传统的思路一样。过去很多线下培训机构,往往都会通过打电话预约的方式或者建立一个自己的线上网站,然后通过百度、谷歌等平台来为其导流,从而引导学生到培训机构来上课。
再来看看今天的大多数教育O2O平台,他们的这种做法与过去又有何区别?不过是在手机上打造了一个手机客户端,然后家长学生能够通过该客户端报名,最后到线下培训点或者老师到学生家中来上课,与过去有何区别?只是在引入学生资源的渠道上发生了变化,但是教育方式、教育体系本身发生变化了吗?可以说,与传统培训并无两样。
最为重要的是,有相当一部分教育O2O的平台都没有平台自身统一标准的教学讲义、课题等,每一个老师都是自己的那一套自拟自编的教学资料,甚至在这些教学资料中存在不少错误也不是没有可能,如此一来岂不是误人子弟?当孩子在自己学校上课,老师看到学生做错题时,学生回答是某某平台的老师这么教的,该教育O2O责任何在?岂不是自掘坟墓?
五、一味追求平台扩张,却忽视教育本身
对于教育O2O的本质在哪里?很多平台甚至会得出让人感到非常惊讶的结论,因为他们都忽视了教育O2O的本质还是在于教育本身这个最核心的问题。很多教育O2O平台既没有自己的教研体系,没有人去给平台上的老师进行系统的培训,教研辅导,即便是老师,他们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如此一来,这些平台上的老师教学经验不能得到快速提升,有些老师甚至还不能及时跟进学生的考试要求动态,如何能保证教学质量?如何提升教学效率?
互联网+的风潮下,教育O2O行业的滥用现象,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这是不健康的发展体制,长久如此,必将崩溃,希望教育o2o行业的从业者们应该警醒这些,不能被大众潮流下的表象给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