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人圈子中的轻模式不断“式微”,每条“赛道”上只有极少数选手才有机会融到充足的资金,而剩下的创业者处境则比较艰难。要想抓住消费升级和服务升级的红利,O2O行业需适应中产阶级时代做出相应调整:
(1)由获取海量“屌丝用户”变为获取“有效客户”,改变那种广覆盖式、补贴式的粗放推广方式,对于用户的画像会更加精准。
(2)由“轻模式”变为“重模式”,一些已占据市场前列的O2O项目会向高毛利业务拓展;为了改善用户的服务体验,在配送、售后上由“外包”转为“自营”;而相关传统行业也会加速转型节奏,伴随着地产界的万达、房产中介类的链家、家装类的东易日盛等转型做O2O,会在不同领域出现越来越多的巨无霸O2O企业。
(3)由垂直类的“单品O2O”演变为平台式的“多品O2O”,以不同品类之间的联动、互补,深挖消费者复购与后续消费潜力。
(4)由线上的“人工客服”演变为线下的“管家式服务”(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在O2O领域“管家”的概念越来越普遍了,在旧社会只有王孙贵族、大富之家才有管家,而随着中国的中产阶级的崛起,对于服务的要求越来高,“管家”职业也将重新出现。)
O2O服务平台与垂直领域O2O相比,具备一些优势:
(1)汲取了B2B2C模式优势,整合更多品类的供应商资源,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品类,实现多品类之间的销 量倍增;
(2)用户的需求从碎片化到一站式,让老用户留在平台内长期消费,用户与平台黏性更强,大大拓展了盈利空间;
(3)更加重视在线下为用户提供“人 性化”的服务,以满足中产阶级对于精致化服务的需求。当然,平台O2O与垂直O2O之间也并非是森然对立,很多成功的垂直O2O公司会不断衍生周边业务, 悄然扩充了产品线,成为平台级公司;
平台O2O也可吸纳相关垂直领域的O2O公司进驻,未来O2O公司之间的整合和合作将变得更加常态化。
就目前抢滩O2O综合服务平台主要有三个大方向:
(1)以个人的 消费需求为中心,用LBS推送附近商家,整合各种城市生活消费服务,比如支持微信扫码支付的便利店、餐饮、超市越来越多;阿里的O2O项目“淘点点”成为 支付宝内的“口碑”;百度斥资200亿元重金押宝糯米,转型做O2O,京东到家就近为用户配送更多品类商品。
(2)以家庭的生活消费为中心,如金色家园网整合家居、家装、家电、家具、家政等多品类资源,试图打造家庭消费无缝隙O2O闭环,建 立一站式家庭O2O服务平台。
(3)以社区为中心的社区O2O项目,作为社区电商模式的升级版,为业主提供了更多的社区产品,为邻里提供线下服务,如万科 的社区O2O项目“住这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