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后,楼下100将资金主要用于如下方面:一是横向扩张,扩张商家数量和产品选择;二是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三是订单分级,冷链配送部分品类,外包部分品类。 据了解,本轮投资主投方竞技创投也参与了另一家餐饮O2O品牌甜心摇滚沙拉的A轮数千万投资,以及移动健康项目“每日瑜伽”。季晓扬希望与这些产品进行场景上的融合,同时作为办公室场景的延伸,还将引入商超食品扩展品类,并把礼物商城作为更大的想象空间。
外卖o2o竞争白热化
2014年,国过餐饮业收入计27000多亿元,同比增长9.7%。据艾瑞预测,如按照外卖占餐饮收入30%的比例计算,未来餐饮外卖市场将达到万亿以上规模。这还仅仅是目前可以预估的数据,随着用户消费习惯的改变和外卖周边产业的衍化,未来巨大的市场空间使外卖O2O自然成了各个新兴创业公司和巨头们必争的细分领域。
国内外卖市场发展到现在,基本形成了以饿了么和美团居于第一阵营,淘点点和百度外卖第二阵营,其它外卖项目垫底的市场格局。以第一第二阵营的公司来分析,目前各有优劣:
饿了么:根据易观国际数据,以30.58%市场占有率占据外卖市场的老大的饿了么,它拥有其他外卖公司不具备的先发优势,这个先发不仅仅是进入行业的时间节点,而是用户心中先入为主的形象,成了外卖行业的代名词。正如新浪微博带热了微博潮,滴滴打车带热了打车潮,淘宝带热了网络购物的电商热潮,他们都不是行业内最早也不是唯一的公司,但是他们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行业,成了行业的代名词。饿了么在外卖领域也正建立这样的角色和形象。饿了么在外卖领域培育用户习惯网络订餐,让用户和商家都养成线上下单的习惯。从而进一步培育在线餐饮市场,形成一个庞大的在线餐饮市场。在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中,先发的获胜者会把握到行业主导权。
同时,饿了么和大众点评之间的深度合作,大众点评优质的商家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黄金资源。作为O2O平台,饿了么的自身定位是连接“跟吃有关的一切”。除了现有的餐饮配送业务,目前饿了么已经将触角延伸至商超配送等其他领域。相比美团,饿了么的团队相对比较年轻,在商业化经验上可能不足够强大,但是从扩张速度来看,团队成长惊人。
美团:美团的王兴作为连续创业者,身经百战,团队的地推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同时团购已经占领了国内团购老大的地位。团购积累下来的商家资源也可以给外卖输送大量的资源。但是它有个客观存在的问题,就是业务线较长,目前美团已经涵盖了外卖、电影、团购、酒店、旅游,在每一个单一领域,都是强敌环绕,虎视眈眈,还不断有新的参与者加入游戏。外卖有先发优势的饿了么,淘点点,电影有专注于网络电影票的格瓦拉、潜力巨大还未真正发力的微信电影、淘宝电影,团购有大众点评,酒店和旅游有刚刚收购艺龙股份的携程、已经上市的去哪儿。每一条线都需要和垂直细分的创业公司、甚至巨头竞争,也需要和巨头竞争,从长期来看,未来变数很大。
淘点点:和其它平台比起来,淘点点的优势有两个,一是阿里系,背靠大树好乘凉,有足够的资金储备和流量支持。二是有建设服务大平台的经验。但是,他们的劣势也很明显。淘点点产品负责人王磊说:“淘宝最擅长的就是线上的流量。我们现在的问题不在流量上,而在于线下的拓展上。”淘宝做本地生活已经不是新鲜的事了,从早期收购的口碑网开始,包括团购、信息分类,都有涉及,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业务最终坚持做下来,无疾而终。淘宝擅长的不是地推和铺点,从易观国际的公开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开拓的城市仅在20个左右,远远少于饿了么和美团200多个城市的规模;他们更善于打造服务性的平台。淘点点野心很大,他们想复制淘宝的经验,想做的是移动餐饮的生活服务平台,再造一个餐饮界的淘宝。但是在饿了么和美团强敌在前,同时整个外卖市场没有完全成熟,没有足够的队伍去推广的前提下,建立平台的这个美好的愿望可能是水中花镜中月。
百度外卖:根据易观分析资料,百度外卖虽然进入外卖市场较晚,但扩张迅速,目前已经覆盖了全国84个大中城市。最关键的一点是,百度外卖还建立了自己的物流团队“百度骑士”,以保证送餐速度,提升用户体验。在搜索技术和流量上,百度占据绝对的领先优势,百度外卖依托百度搜索、百度地图、百度糯米的支持,具备了更多的流量来源。但从量级上看,目前还不足以和饿了么、美团平起平坐。按照大公司布局垂直领域的经验,后面的更大的可能性是投资或者收购某个外卖项目,而不是自建团队。正如之前百度收购糯米一样。